发布时间:2017-09-20
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在近日召开的“2015中国通信产业大会”上透露,2016年将广泛调动运营设备芯片产业上下游的积极性,用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。对此,国际电联秘书长赵厚麟表示,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是中国发展的“工业革命”式新机遇,而在全球竞争面前,更多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正积极推动5G研发,中国也有望成为5G时代的“领军者”。
5G技术鸣枪起跑
4G网络技术方兴未艾,最近有关5G网络技术的消息却不间断地传开,让人们感觉到5G网络技术的脚步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。
一方面,5G网络技术已经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。在2015年12月29日召开的“2015中国通信产业大会”上,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表示,2016年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。实际上,在2015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便曾表示,工信部将开展5G技术试验和商用牌照发放前期研究,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。不仅如此,在2015年12月17日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也曾说过,5G将在2016年开始做标准化,2020年是真正可商用的最早时间。
另一方面,三大运营商纷纷开始抢滩5G市场。据了解,中国移动已经联合华为等企业研发了5G核心网原型,初步验证了C/U分离的核心网功能,并且拟在2018年推出5G网络试用。中国电信方面,除了实验室验证,也在多个地方进行试点,推进5G技术发展,如2015年11月,中国电信联合华为2012实验室、北京邮电大学、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在上海进行新型大规模天线信道测量工作。中国联通也即将进行5G实验室试验,其目标是在2017年建立5G现场展示馆,并在2018年进行5G的实验室试验。
5G来临,机遇浮现
如今,5G的标准化和商用进程加快,如韩国和日本先后宣布,将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部署5G商用技术。2G、3G已成过去时,4G乃进行时,5G正是将来时,一代代通信技术的革新都意味着所采用的技术标准或规则的进步,而一场5G之争即将浮出水面,5G发展的特点也将逐渐清晰。
其一,网络条件成熟。2015年,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LTE网络,4G网络从广度覆盖向深度覆盖发展。不仅如此,三大运营商4G+布局皆已拉开序幕,2015年7月,中国电信率先发布“天翼4G+”品牌;随后,中国移动的“4G+”服务出炉,并在广东、上海、江苏、安徽和浙江5省市展开试商用;而中国联通也发布“4G+”策略,吹响了全面建设4G网络的号角。
其二,5G标准进程加速。2015年9月,3GPP召开5GWorkshop会议,确定5G的场景和标准计划,按照计划,3GPP将在2019年底完成R16的制定工作,满足ITUIMT-2020提出的要求,并在2020年作为5G标准提交ITU-R。2015年11月召开的2015无线电通信全会上,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(ITU-R)正式批准了三项有利于推进未来5G研究进程的决议,并正式确定了5G的法定名称为“IMT-2020”。
其三,商用需求激增。万物互联时代到来,5G技术诞生,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、游戏及超高画质(UHD)节目,健身跟踪器和智能手表、智能家庭设备等各种智能终端得以快速互联。业内人士表示,与3G、4G技术相比,5G能满足更多样化的场景和及时性的挑战。譬如,5G将渗透到物联网等领域,与工业设施、医疗器械、医疗仪器、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,全面实行万物互联,能有效提升工业、医疗、交通等垂直行业的效率。
5G来临也是挑战
从我国通信业发展史看,我国的通信技术经历追赶、突破、赶超等阶段,如今无论在技术标准还是通信设备制造方面,我国均赢得了国际话语权。那么,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,我国该如何发展,才能实现掌握行业话语权并引领5G的夙愿?
一方面,推动5G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。虽然我国在信息通信核心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,但由于积累不足,与一些国际先进水平相比,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,这差距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补上。由于目前我国对于5G技术方案仍处于不确定阶段,在我国相关技术积累不足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存在着我国所选择的路径和集中精力突破的方向,与5G的整体技术框架不完全吻合的可能,所以在5G发展中,组织协调非常重要。
另一方面,与各行业深度融合。不同于之前的网络技术,未来5G是支撑各行业信息化、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,是新经济的基础。因此,从这一角度来说,5G已经跨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移动通信范畴,故在其标准化、技术方案、产业推动中,不仅需要与通信业贯通,更需要与相关生产制造行业深度融合,唯有此才能打造一个技术标准和支撑各行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。
来源:通信信息报